大锥,大写意绘画巨匠,原名张先慧,1970年生人,生于江西赣州,目前定居香港。“大锥”意为大笔如锥画沙,其笔墨宏大精妙,格调高古拙逸,是继吴昌硕、齐白石、黄宾虹后的文人画又一高峰。
大锥自幼热爱绘画,尤爱传统大写意,深入钻研且日夜苦练,博取各家之长,达到用笔的宏大苍茫,用墨的浑厚华滋,绘物的生动鲜活。同时,又注重创新与自我发展,以实现对历代大家的继承与超越、承接并发展国画正脉、振兴千年国粹——“传笔墨绝学,扬国画正脉”。
大锥的画作以花鸟画为主,他擅长描绘各种花鸟的形态和特点,做到形象简、笔墨精、色彩逸、气象大、格调高,形成独特绘画风格,卓然自成一派。其作品既有传统技法的精炼,又具有现代感,展现出大锥对艺术的独到见解,是真正能做成“化古开今”的一代宗师,更是百年一遇的艺术大家。
闭关修炼十余载,归来更显高古境。当下,潜修多年的大锥,为“以画正风”而出关,从出世到济世,其作品一面世即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,业界为之振奋,惊呼“巨擘归来”!其成为推动国画发展的中流砥柱,其画作成为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,向世人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。
大锥论画
一 、论画史
中国画的发展有三阶段,前两段是匠人画,分别追求神韵与意境;后段是文人画,追求格调,表现在笔墨。中国绘画史就是一部笔墨发展史,表现在技法提升及内涵深化。文人画是中国画的孤绝高峰,其它画种只是众星拱月。从艺术高度,或占据时间,或影响上看,文人画都是中国画的正脉。
二 、论笔墨
中国画本质上就是笔墨绝学。笔墨不仅是中国画的核心技术,更是衡量中国画的唯一标准。金石入画是高级笔墨的体现。不精篆隶,不要谈笔墨。外圆内方的宗旨决定了篆书比隶书重要。神采为上,形质次之,画史上笔墨神采好的只有三人,奔放的徐渭,雄强的吴昌硕,宏大的大锥。
三、论吴昌硕、黄宾虹、齐白石
吴齐黄三老不只是用来膜拜的,更是用来超越的。吴昌硕优点在用笔,黄宾虹优点在用墨,齐白石的优点在绘物,优点之外皆平庸。论笔墨的格调,黄宾虹形而上,吴昌硕形而中,齐白石形而下。黄宾虹的笔墨见解很低,具体表现在神与质方面的缺失,而在形方面又没有讲明白。讲吴昌硕是文人画最后的高峰,纯粹是扯淡,小处说吴的笔墨问题多了去,大处说文人画的发展也不会终止。
四、论当下
书画同源期已过,现为书为画源阶段。书为画源期的理论,前有吴昌硕的“画气不画形”,中有黄宾虹的“当如做字法,笔笔宜分眀”,后有大锥一针见血提出“书为画源”。书为画源的通俗表述,就是写意画、写字、篆刻都是书法大树上的果。当下的混乱是偶然,是外力所致;中国画自律发展是必然,这也是中国文化为什么源远流长。
五、论中国画创新
中国画创新,是要在保持笔墨高度的前提下进行,否则就是低层次创新。形式要新,笔墨要旧,旧就指要有先贤的高度。我的创新宗旨是“书为画源,化古开今”。